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

宜蘭境內千里步道勘查報告─浩瑋探查路線的確認(黃武雄)


(一)前言

今年初春,宜蘭社大藍浩瑋先生,一個人騎著摩托車,在宜蘭全縣探查,並規劃出千里步道的路線。

浩瑋曾於3月4日,在宜蘭縣史舘舉辦智庫沙龍時,作過大略報告。3月23日,籌畫中心又邀他來永和社大,在智庫沙龍,放映路線周邊景觀的照片。會中大家為那些景觀,與他的用心,讚嘆不已。

6月21日我赴宜蘭,隨行有籌畫中心的執行長周聖心,由浩瑋帶領,把他所探查的路線作進一步確認。一路浩瑋同時充當文史、自然解說員,詳細解說沿線種種相關知識及典故。由於他所探查的路線,幾乎涵蓋全縣大部分地方,他的導覽便無異於「宜蘭學」的密集課程。

我們從浩瑋如數家珍的解說中,學到很多有意思的東西。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會期待,能與我們一樣幸運。千里步道工作隊,也許可以再辦一兩次類似的活動,讓大家不只是走路騎單車,也多少增加對宜蘭的認識。

(二)原則與路線

浩瑋在探查時,已把規劃千里步道的幾個基本原則詳加考慮,並來回探查,不斷比較不同路線的優劣,所以我們一行人作確認時,幾乎沒有異議的全盤接受。

這幾個基本原則是:

(i) 僻靜小路或鄉道,少有汽機車行駛者。
(ii) 沿途風景優美,有些好的景點。
(iii) 周邊具有特殊文史背景或自然生態的特點。
(iv) 沿途某些路段親近社區,溶入在地人的生活。

宜蘭縣這十幾年確實用了心思在做單車/步行道(可否取個名字叫「腳行路」?或「腳踏路」?諸如此類,不然「單車/步行道」名稱實在太長),主要是沿河設置。浩瑋的構想是探查一些偏僻或甚少汽機車的鄉道,連結這些單車/步行道,途經一些有人文或自然特點的地區,例如佈滿噶瑪蘭遺址的得子口溪流域(以淇武蘭為代表)、致力於資源回收及社造的林美社區,及五十二甲沙丘帶。

浩瑋探查的路線,以南北向山、海兩線為主,加上東西向四條,構成一個編織於蘭陽平原的網絡,成為宜蘭段的千里步道。北承平雙溪北宜線、坪林跑馬古道與桶后越嶺出口(192線);南出蘇澳存仁里、岳明里往花蓮。

依浩瑋原圖,呈直躺的腳踏車形狀,頗具創意。詳細路線有電子檔,請參看(http://www.es98.net/jesse/Yilan_Trail.kmz)。


(三)宜蘭段未來該作的事

(i) 路線選擇大體解決。局部若有更好的替代路線,仍隨時可以修正。

(ii)步道上的規劃

  • 目前絕大部分路線都甚少汽機車通行。也許暫時不需管制,且不必作路面分隔。但注意:若欲正式列入千里步道路線,應先評估一旦這些路線廣為人知,會不會引來大量汽機車?若有此可能,則需提早立標誌,禁止過路汽機車通行,只容許當地居民開車出入。

  • 由於路線迂迴轉折,步道沿途的標示必須用心設計。單車或步行速度緩慢,一旦走錯路,要回頭尋找,必大費周章。

  • 現有探查的路段幾乎沒有紐澤西護牆,少數路段有豆腐角,基本上可以接受。但有幾處用鐵欄杆的地方必須拆除,重新規劃。

  • 有水銀燈的路段,可以改用早期昏黃的路燈,或亮度遠為暗弱的其他柱燈(如淡水真理大學門前的路燈)。兩燈之間的距離拉長,甚至考慮每隔一排燈(約10盞燈)設一個開關,由過路人依需要自由開關(開車者有頭燈,照明其實不需依靠路燈)。關於水銀燈的改裝,可能需要與地方人士溝通。

  • 沒有水銀燈的路段,不要因千里步道經過,反再加裝路燈。


(iii)關於步道周邊的景觀

  • 地方認養、社區經營是步道運動成敗的關鍵。周邊景觀如何維護,必須與社造人士合作,進行地方遊說,減少進一步開發。AONB的立法工作,也必須一步步推動。

  • 浩瑋在宜蘭社大推動學員回到本居地作文史記錄的工作,如能搭配步道運動,為地方遊說工作鋪路,則事情大有可為。


(四)結語

考慮於數月之內,選定宜蘭縣、台北縣、雲林縣(及花蓮縣?)為第一階段千里步道規劃成熟的路段,開始與公共工程委員會具體合作,分期完成相關標示及鋪設,並與民間文史、生態等團體合作,進行導覽相關工作。當然,這只是我這樣建議,事實要怎麼做,還需要請工作會議討論後決定。


還有,我們能遇到浩瑋這樣的人才,真是幸運。浩瑋的社會閱歷豐富、知識廣博。他本人學化學,做過化工、交通工程的實務,研究過水泥與建材,當過客運站長兼大客車司機;後因勞累過度,退出職場,在仰山文教基金會工作,接觸文史、自然的知識,當解說員,參加社區營造,進入社區工作,並到社區大學任職,餘暇時自己弄三艘船倘佯於宜蘭境內三河,對宜蘭大小事非常熟悉。


更重要的是他對社會的熱情一直維持。千里步道宜蘭段的探查,他一個人偷空便四處去探查。以他在宜蘭客運服務多年的經驗,仍耗費五到六天去尋路,其後並不斷修正路線。3月4日在宜蘭開智庫沙龍時,會上浩偉報告千里步道的探查路線,我提出宜5線汽機車流太多,規劃路線可否改道。隔次3月23日在台北辦智庫沙龍時,邀請浩瑋再來說明宜蘭路線,他便找出宜5線的替代路線,給了一個完整的報告,並沿途拍攝四周景觀,詳加解釋。


這次我們去宜蘭,實地走一遍浩瑋所規劃的路線,包括宜5的修正鄉道,我們深刻感受他的用心與努力。


「如果各縣市都有一個浩瑋,千里步道的勘查很快就完成了!」聖心與我都這麼說。


事實上千里步道運動自去年423啟動以來,我們遇到許多不同樣貌的浩瑋,從台灣的各個角落走出來,熱情、堅持、平實、努力,追求理想,希望這個社會更好。


千里步道如果能發展成一個網絡,讓這些人進入網絡,尋找自己的角色,持續的作他可以作的事,隨時相互補位,那麼千里步道的運動便會成功。


感謝浩瑋,感謝宜蘭社大的貢獻。這是我寫這篇勘查報告的同時,內心深深的感觸。

2 則留言:

九紀山人 提到...

感謝浩偉探路的辛苦,

關於宜蘭段我有兩個意見想補充提供大家參考一下:

1 頭城往北至石城的濱海路段是否能作出一條單車專用道,北宜高通車後濱海公路車流已大幅縮少,應有條件縮減現有車道,闢出一條單車道。目前東北角風管處打算利用舊鐵路隧道,將福隆單車道延伸到石城,如果石城到頭城有一條單車道,可以串連石城、大里、大溪、北關、更枋、外澳等景點,並連接到宜蘭平原單車道系統。
濱海線居民飽受大卡車威脅已久,這條單車步行道相信會受到當地居民大力支持。

2 宜蘭可以維持一個相對上對單車友善的環境,主要還是因為車輛不多。不過目前北宜高只能通行小客車,這等於間接促進宜蘭地區車輛成長,長久以往,難保宜蘭不會變成第二個桃園。加快開放雪隧客運的時程,甚至在客運開通後調高雪隧通行費以誘導民眾搭乘巴士往返宜蘭,乃至於在雪隧設置公車專用道,這可能都是要維持宜蘭單車友善環境必須考慮的政策措施。

匿名 提到...

北宜公路自雪隧通車後,小車子確實已幾乎沒有了
但是大車(主要是遊覽車)相對車速開得比較快,萬一有狀況時,相對的反應時間也需要較長,仍需要注意的

另一個最令人擔心的是
自汽車大幅減少後
北宜公路己成重型機車的最愛
道路又彎,車子又少
騎乘速度常在百公里以上
碰到新手,反應不過來時,問題就大了。

因不是連續車隊
你不知何時會碰到
潛在危險比以前的假日來得高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