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6月6日 星期二

讓我回想起童年往事-背著書包走在田埂上的感覺(龜山文史工作室/ 陳漢順)

當千里步道籌備小組永和社大,透過荒野保護協會找到我,聽完千里步道簡報後,籌備小組想知道新店→龜山或烏來,是否有不需人與車爭道的路線可走,我的腦海裡馬上浮現出我曾經走過的上、下屈尺嶺這一條古道。1962 ~1965年間,雖然山區交通還算方便,就是班次少了一點,尤其每年夏天颱風季節來臨,常常會造成交通中斷,好一點的時候兩邊會有接駁車接送,但是也常會自己步行走上一大段路,所以先人走過的古道成為我們最佳的選擇,因為截彎取直的關係,省掉非常多的不必要路程,同學們三五成群的沿著小路,一邊欣賞山光水色,一邊嬉戲遊玩,比照現在的小朋友,那種感覺還真是幸福。

新店到小粗坑1960年代車輛還不算很多,走在路上感覺也是非常輕鬆愉快,小粗坑電廠旁上屈尺山嶺是一條羊腸小徑依山而上,幾乎是垂直上昇,右邊靠山左邊是一大片沿著山坡的梯田,綠油油的秧苗在陽光照射下格外美麗,幾戶農家的煙囪冒著裊裊白煙,空氣中撲鼻而來的是煮飯的稻草香。用來煮飯的稻草香撲鼻而來,在當時並不為意,因為那就是我們的生活。現在回想起,那可是現在都會地區的人很難享受到的奢侈品,上到嶺上有個小什貨店,日常生活用品應有盡有,典型農業社會時代的超級便利商店,郵差將所有附近郵件往這一放,自然就會有人來拿,這裡也是訊息的接收與傳播交換資訊的場所。

翻過屈尺山嶺眼前所見,就像進入另一個時空,眼前景致開闊的視野,一大片的田野、彎曲的溪流圍繞,循著蜿蜒小徑到處蟲鳴鳥叫,昆蟲是我們的最佳玩伴,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戲弄「扣頭蟲」:流線型的外表,金屬般的翅膀,非常乾淨的小昆蟲。將它翻過身體放在手掌心或泥地上,牠會用牠頸部的特殊關節構造,將自己身體彈起來轉個身,足部落地,真是好玩,前幾次牠會配合你玩,累了牠不理你再彈回來就飛走了,似乎跟你說:我不玩了。走到田埂上我們會把鞋子脫掉掛在書包上,讓腳感覺泥土的味道,在還沒有上初中之前,鄉下小學是可以不用穿鞋子的;一雙赤腳真皮的鞋穿六年不用換,還愈穿愈堅固皮愈厚,所以這個時後脫掉腳上的牽絆感覺舒服多了,撿田螺捉泥鰍、青蛙,用姑婆芋的葉子包著帶回家,在田埂上追逐還真是過癮。順著屈尺水圳沒有欄杆的水圳旁,走在堤堰上面既害怕又興奮,多半都會裝出很勇敢的樣子,當水位下降時,攀梯下到水壩底的平台上,滿坑滿谷的小鱔魚,趕緊拿出空的便當盒,一下子就滿滿一盒帶回家讓媽媽料理加菜,缺乏蛋白質的那個年代沒有安全觀念,能夠吃飽才是唯一要考慮的,15、6歲也不知天高地厚,現在想來既刺激又回味無窮。

1960年代沒有娛樂設施,伴隨童年的農田、青蛙、蟬、鳥、魚、昆蟲、火金姑、筍龜、森林、溪水、蛇、泥鰍、百香果(俗稱美麗瓜)、釣土龍,你可以想到的曾經都是我們的好朋友玩伴。隨著工業的腳步,這一些伴隨身邊的朋友不斷的在我們眼前消失。1998年4月16日公司的一場演講,貼在公司公佈欄的一張海報深深的吸引我:另類旅遊-台灣後花園『台灣自然生態之美』,徐仁修老師的八十張幻燈片,在解說員的風趣的引導下,一個半近兩個鐘頭的演講座無虛席,六十個座位的會議室擠進了七十幾位同事,看見繫著荒野領巾的講師滿意的笑容,當下我就決定我要跟他一樣,把台灣的美分享給大家,5月份的「螢火蟲知性之旅」、6月份的「天母古道之旅」、7月份的「淡水古蹟之旅」讓我信心更加堅定,9月份參加協會「村長」所主持的剪報組義工,一年後參加第七期自然觀察班,加入烏來定點觀察小組一連串的活動由此展開,2000年3月參加為期三個多月的第六期解說員訓練,結訓當天趕赴宜蘭籌備「兒童夏令營」活動,特別為小朋友安排一個踩在泥巴裡摸「ㄔㄢ 鵯」(大型的蛤蜊),小朋友就玩的不亦樂乎,2001年加入荒野「推廣講師組」組織運作,6月15日我終於成為一位推廣講師,達成兩年多前的願望,回想童年往事現在的心境有一點感嘆,以前垂手可得的東西,現在得離家好幾里才能一親芳澤,火金姑、蜻蜓離我們遠遠的,還得把她們當學問來研究,真的是今非昔比,荒野給了我一份使命感,改變了我對環境生態的思考方式。

為了工作每天早出晚歸,家鄉的事務少有接觸,一座媲美新店碧潭吊橋不知不覺中在我腦海中被移除消失了,讓我非常難過與不捨,但是除了難過還是難過,這就是典型的現代社會寫照,除了賺錢還是賺錢,所以在往後的日子因緣際會我加入荒野的行列,關心生態環境之外也開始關心哪些東西是值得我們愛護與保留的。2002年12月很幸運的我加入了「台北縣文史學會」,隔年月成立龜山文史工作室,與夏聖禮老師主導「與龜山國小合作本位教學活動規劃」、「主題分享「新店溪的故事」投影片放映」、「龜山第一水力電廠遺蹟巡禮」、「彩繪龜山戶外寫生(1~6年級)-龜山發電所」、「荒野保護協帶領生態體驗-探訪秘密花園」、為我們龜山的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所舉行百年紀念,進行一系列的活動:「龜山電廠活化再利用社區文化營」、「舊龜山電廠再利用研討會」、「龜山電廠古蹟巡禮」、「社區阿公、阿媽來講古」、讓一座廢棄在南勢溪畔的百年古蹟,有機會讓家鄉的小朋友認識;2004年八月社區報第一期出刊,龜山國小王全清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成立「幫龜山寫歷史、為孩子奠基礎」鄉土教材籌備小組,完成「龜山人文風情畫」、及呂教授的「龜山植物圖鑑」編輯,終於讓龜山有了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書。
一系列活動終於在2005年的七月開花結果,並在新店文史館隆重開幕。當時一、兩百位的鄉親父老前來參與盛會,可說是盛況空前,將原本並不寬敞的文史館擠的水洩不通。這些成果背後最大的助力,首推徐仁修老師的「荒野保護協會」給我最大的啟蒙,才會有後來跟夏聖禮老師與「台北縣文史學會」全體夥伴百折不撓的精神所建構出之成果。

「漢順的上學路」讓我不太敢當,不值得大家那麼熱烈的期盼。千里步道的構想三位發起人的的構想用心良苦,我深感認同,如果因為這一條古道能夠喚起全國各地的朋友,不管男女老幼,不管是士農工商,工作之餘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一下,我的上學路在那裡?是不是已經被開闢成大馬路了,還是依然埋沒在荒煙蔓草中,試著將它找出來帶著自己家人、小孩及妳(你)們周遭的朋友,來個健行活動,把車子放到車庫,讓台灣的天空少一些廢氣排放,享受一下我們兒時的回憶,『背著書包走在田埂上的感覺』,擁抱一下大自然,如果這樣的活動能夠成為全民運動,那就是好事一樁,「漢順的上學路」就不再是敢當與不敢當的問題了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dear hank:

最近好嗎?我是"彈耶"啦!最近在這還可以,希望"泥哄go"行的照片快點完成哦,期待中!

sammi